艾灸项目有哪些?
1.艾炷着肤灸法:压灸 无瘢痕灸 瘢痕灸法温针灸
2. 艾炷隔物灸法 :隔姜灸 隔碗灸 隔纸灸 隔矾灸 隔醋灸 隔粉灸 隔蒜灸 隔葱灸 隔盐灸 隔树皮灸 隔韭菜灸 隔川椒灸 隔豉饼灸 隔附子灸 隔药饼灸 隔面饼灸 隔药末灸 隔泥饼灸 隔蟾蜍皮灸 隔鸡蛋壳灸 隔竹圈盐灸 隔蓖麻仁灸 隔香饼灸 隔木香饼灸
3.艾炷悬灸法:齐灸 排灸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
4. 艾炷隔物悬灸法 :隔布灸 隔药纱灸 隔膏药灸 隔药液灸 隔药糊灸
5.艾炷压灸法 :指灸 衬垫灸 灸笔灸 雷火针灸 太乙针灸 运动按灸
6.铺灸法:大灸 敷灸 长蛇灸 艾熨灸 日光灸
7. 艾灸器灸法:温盒灸 温筒灸 温管灸 温架灸 温罐灸 熏器灸 温篮灸 核桃壳灸 多功能艾灸器灸
8.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: 温针灸 骑竹马灸 隔姜温针灸 麝艾温针灸 电热艾针灸 隔橘皮温针灸
“灸”字,在现存文献中,《庄子》里有提及。如《庄子·盗跖篇》载孔子劝说柳下跖,碰了个大钉子,事后对柳下季说,“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”。但“灸”的本字是“久”字。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(法律文书)《封诊式·贼死》中载,“男子丁壮,析(皙)色,长七尺一寸,发长二尺,其腹有久故瘢二所”,此“久”即“灸”之本义,训为灸灼。汉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、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,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、《脉法》、《武威汉摹医简》中均作“久”字。“久”以后演变为“灸”字。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灸,灼也,从火”。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,现代胡厚宣认为,“我释床,亦即庥字……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,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”。灸法已在殷代出现。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、熨法已普遍流行。
艾灸疗法起源于—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,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。春秋时代的《诗经·采葛》载:“彼采艾兮”,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:“艾所以疗疾”。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,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。宋代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18载西戎的卜法:“以艾灼羊髀骨,视其兆,谓之死跋焦”。以此印证,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,也可以用艾作燃料。 《孟子·离娄篇》载:“今之欲王音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”。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,因此,用艾灸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。